-
职场"潜伏者":内部威胁的识别与阻断方法论
7 天前
浏览量:201
-
企业合规必读:等保2.0实施中的十大高频漏洞
2025版等保测评报告模板取消百分制评分,转而采用"符合率+重大风险隐患"的双维评价体系。某省级政务云因未修复XSS漏洞导致数据泄露,虽其他指标符合率91%,仍被判定"基本符合"并面临行政处罚。这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监管已从形式合规迈向实效验证的新阶段。
7 天前
浏览量:299
-
跨境数据流动的囚徒困境:国际数字主权博弈分析
2025年全球数据流量预计突破3,000ZB(相当于30万亿部高清电影),但各国对数据主权的诉求正将互联网割裂为"数字巴尔干"。
7 天前
浏览量:946
-
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.0: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新规解读
欧盟《NIS2指令》将报告时限压缩至4小时的同时,要求企业配置专职安全团队(第6条),而我国《办法》第12条采用"24小时申报+72小时补正"的阶梯式要求,既考虑中小运营商资源限制,又通过配套《安全防护指南》细化漏洞修复等技术标准。这种差异体现我国"分类分级"的监管智慧。
7 天前
浏览量:319
-
GDPR五周年回顾:欧洲数据保护法的全球辐射效应
2023年5月25日,欧盟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(GDPR)迎来实施五周年。这部被称为"数字时代人权宪章"的法规,不仅重塑了欧洲数据生态,更引发全球128个国家立法效仿,形成以"个人数据主权"为核心的新治理范式。本文将从合规实践、技术革新与国际博弈三个维度,解析GDPR的跨国辐射效应。
7 天前
浏览量:224
-
量子加密:改写网络安全规则的"终极武器"
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机算力突破1000量子比特,传统RSA-2048加密算法可在8小时内被破解(NIST最新测试数据)。当Shor算法遇上量子霸权,全球网络安全体系正面临范式重构的历史节点。
7 天前
浏览量:320
-
生物识别技术的双刃剑:便捷性与隐私泄露风险
202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突破680亿美元,指纹/人脸/虹膜识别已渗透支付、安防、医疗等核心领域。与此同时,欧盟AI法案将静脉图案等新型生物特征纳入"高风险技术"清单,折射出技术进步与权利保护之间的深刻矛盾
7 天前
浏览量:478
-
从WannaCry到APT:勒索病毒防御实战手册
2017年WannaCry利用永恒之蓝漏洞发动的全球性蠕虫攻击,标志着勒索病毒进入大众视野。该阶段攻击呈现明显的"扫射式"特征,通过SMB协议漏洞实现网络级传播。随着防御体系完善,2020年前后出现的Ryuk等第二代病毒转向"狙击模式",采用鱼叉邮件与供应链攻击突破防线。
7 天前
浏览量:71
-
零信任模型:为何"永不信任"成为新常态?
混合云架构普及与远程办公常态化彻底瓦解了网络边界概念,员工居家办公时间超过在办公室时长,使依赖防火墙隔离内外的"城堡-护城河"模式失效。高达80%的网络安全事件源于内网或内外勾结,传统防火墙难以应对APT攻击、供应链攻击等新型威胁,迫使安全范式向"永不信任"转型。
7 天前
浏览量:383
-
防火墙进化论:下一代边界安全架构解析
随着混合云架构的快速普及(据Gartner预测,2025年全球云安全支出将突破860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12.3%)和零信任安全模型的全面兴起,传统基于五元组(源/目的IP、端口、协议)的静态防火墙已暴露明显局限:无法有效应对APT攻击的慢速渗透、IoT设备指数级增长带来的暴露面扩张、以及加密流量中隐藏的威胁(2024年恶意SSL流量占比已达68%)。
7 天前
浏览量:3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