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元测试效率优化:为什么要对程序进行测试?测试有什么好处?
单元测试(Unit Testing)又称为模块测试, 是针对程序模块(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)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。 程序单元是应用的最小可测试部件。简单来说,就是测试数据的稳定性是否达到程序的预期。谈到测试,我们为什么要对程序进行测试呢?测试会为程序带来什么好处呢?
单元测试的重要性
我们日常开发时可能在不经意间写错,如果等到最后阶段去检验项目成果时,发现有错误,这时候我们很难找到Bug的源头在哪里。我们都知道,有可能一处出错会导致步步错的情况。
测试就在我们的上述说法中,显得尤为重要,当我们做完项目的一个小模块,先去测试一下这个小模块是否正确或达到预期,如果错误或者没有达到预期就需要反复修改,直到正确或达到预期,也就是使用了单元测试。
单元测试的编码规范一般涉及到以下内容:
类名: 定义测试类,类名是由被测试类名Test构成。例如:CalculatorTest;包名:定义的测试类需要放在xxx.xxx.xxx.test包中。例如:package com.autodrive.test;方法名: 测试方法的方法名有两种定义方式test测试方法和测试方法。例如:testCheck和check;返回值: 因为我们的方法只是在类中测试,可以独立运行,所以不需要处理任何返回值,所以这里使用void。例如:public void check();参数列表: 因为我们的方法是用来测试的,至于参数列表的传入是没有必要的。我们在测试的时候自行传入需要的参数测试即可。所以在此参数列表为空。例如:例如:public void check();@Test注解: 测试是需要运行来完成的。如果我们只有一个main方法,显然在结构上还是需要我们去注释掉测试过的。解决此问题这里我们需要在测试方法上方加@Test注解来完成测试,只要是加该注解的方法,可以单独运行此方法来完成测试。IDEA快捷导入Junit4、5: 使用IDEA的小伙伴,你们的福音来了。我们可以先创建测试类和方法,然后在测试方法上方加入@Test注解,此时IDEA显示的@Test注解是飘红的,这时候我们使用Alt Enter组合键来打开导入Junit单元测试列表,然后再选择Junit4或者Junit5确定。
在SpringBoot往往存在单元测试用到如下的注解与写法:
@RunWith(SpringRunner.class)
@SpringBootTest(classes = Application.class)
@Transactional
@Rollback(true) // 事务自动回滚,默认是true。可以不写
public class NoticeServiceTest {
@Autowired
private NoticeService noticeService;
@Test
public void sayHello() {
helloService.sayHello("zhangsan");
}
}
在上面这个例子中,@SpringBootTest启动了SpringBoot环境,扫描应用程序的spring配置,并构建完整的Spring Context,其classes = Application.class启动了整个项目。通过@SpringBootTest我们可以指定启动类,或者给@SpringBootTest的参数webEnvironment赋值为SpringBootTest.WebEnvironment.RANDOM_PORT,这样就会启动web容器,并监听一个随机的端口,同时,为我们自动装配一个TestRestTemplate类型的bean来辅助我们发送测试请求。
@Transactional表明调用数据库并作事务处理;@RunWith(SpringRunner.class)声明在Spring的环境中进行单元测试,这样Spring的相关注解就会被识别并起效,而@Autowired启动了Spring。
当项目使用了@Component注解,在SpringBoot项目启动的时候就会跟着实例化/启动,这个@Component注解的类里有多线程方法,随着启动类中定义的ApplicationStartup类启动了,那么在你执行单元测试的时候,由于多线程任务的影响,就可能对你的数据库造成了数据修改,即使你使用了事务回滚注解。
优化
高效的单元测试应该脱离数据库,以满足快速启动完成测试、支持服务间调用的需求。可以通过如下几点来对上述例子进行优化:
(1) 启动Spring会让run-